比特币最早的购买渠道并非如今常见的交易所或平台,而是通过点对点的私人交易和挖矿获得。2009年比特币诞生之初,它仅在小范围的极客和技术爱好者之间流通,尚未形成成熟的交易市场。中本聪作为比特币的创始人,通过挖矿获得了最早的比特币,而普通用户则主要通过论坛、IRC(互联网中继聊天)等渠道进行私下交易。这种交易方式依赖双方的信任,且缺乏安全保障,但却是比特币早期流通的主要形式。
比特币逐渐被更多人认识,2010年出现了全球第一家比特币交易所——(门头沟),它最初是一个交易卡牌游戏的平台,后来转型为比特币交易所。的成立标志着比特币交易从个人私下交易向专业化平台过渡,用户可以通过法币购买比特币,交易流程更加规范化。由于早期交易所技术不成熟,安全问题频发,最终在2014年因黑客攻击倒闭,成为比特币早期发展史上的重要教训。
在更多比特币交易所陆续涌现,例如Bitstamp、BTC-e等,它们进一步推动了比特币的市场化。2012年,Coinbase在美国成立,成为早期最受信任的交易所之一,其简洁的操作界面和相对安全的托管服务吸引了大量新手用户。与此比特币的挖矿难度逐渐增加,普通用户通过个人电脑挖矿获取比特币的可行性降低,购买比特币成为更主流的方式。
除了交易所,比特币早期的购买方式还包括线下现金交易和比特币ATM。一些早期的比特币持有者会通过线下见面交易比特币,这种方式虽然存在风险,但在缺乏监管和信任机制的环境下,仍是部分用户的选择。比特币ATM则是在2013年左右开始出现,用户可以通过现金直接购买比特币,尽管手续费较高,但提供了更便捷的购买途径。